抗战史诗是怎样炼成的?揭秘《民族记忆》四大看点

首页 > 长影动态> 长影新作> 介绍

看点一
筹备三年 七易其稿
深刻再现十四年民族救亡的革命英雄史诗

  电视剧《民族记忆》改编自已故当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张笑天的长篇小说《抗日战争》,是作家历经十年、七易其稿,呕心沥血而成的史诗性巨作,通过乔家三兄弟、两姐妹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悲欢离合与殊途同归的人生道路,旨在书写一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艺术编年史。


(3月23日下午,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志伟,白山市委书记张志军,白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梅丽娜探访《民族记忆》剧组  摄影:张传新)

  该剧前期筹备近三年,由国家一级导演张夷非担任总导演。张夷非表示,剧组主创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要阅读历史文献,搜寻史料,下笨功夫,老实地还原历史,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抗战题材作品”。

看点二
乔家五兄妹悲欢离合
民族与家国共存亡

  《民族记忆》中乔家的苦与乐正是14年抗战的典型缩影。抗日战争的爆发,把中华民族推进了灾难的渊薮,兄妹五人的命运也和千百万东北乡亲一同坠入了这苦难的深渊……

  大哥乔参天追随张学良、马占山,从沈阳到黑龙江、到苏联,最后又回到了驻扎在大西北的张学良身边,往来于东北军与蒋介石处,但最后却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二哥乔参霄从一开始便奔赴延安,成为革命战士。


  三哥乔参穹加入了国民党的空军,成为了一名抗战英雄。


  大妹乔参云留在张学良处,参与着抗战宣传工作。

  小妹乔参雨流落东北,成为报仇雪恨、专门刺杀日伪汉奸、偷袭日本军营、威震敌胆的“长白女侠”,最终归宿于杨靖宇的抗联。在胜利前夕,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民族记忆》以线带面,乔家一家人所有的苦难、追求和悲欢离合,都与中国人在日寇铁蹄蹂躏下的命运息息相关,民族与家国共存亡,随国破而家亡,通过他们的活动把抗战这段历史作了真实的全景式的记录。

看点三
创作班底阵容强大
打造厚重良心之作

  怀着敬畏之心,努力为观众奉献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无愧历史、无愧于心的良心之作,是《民族记忆》摄制组全体主创人员共同的心愿。

  

  该剧汇集众多深受观众喜爱的实力派演员。著名演员孙淳、张子健、任天野、张雯领衔主演,黄河、许文广、文馨、马晓伟、张明明、舒耀瑄、赵小川联合主演,倪大红、颜丹晨、高亚麟、王奎荣、张秋歌、王卫国、张慧中等友情出演。拍摄现场高手飙戏,火花四溅。

  

  幕后阵容同样强大。美术师王大雨、置景师郭天龙、道具师贾玉成、化妆师王代武、摄影师李东冰、剪辑师常石……都是国内影视圈响当当的名字。

看点四
历史事件生动再现
历史场景高度复原



(看看咱抗联战士的精气神儿,有没有很赞?  摄影:葛梅英)

  《民族记忆》全剧跨度14年,场景地域从西南到东北要转场拍摄大半个中国;涉及东北抗联、抗日义勇军、八路军等29个军兵种;有名有姓的演员300多人,真实还原数百位历史人物;主要场景300多个,道具达十余万件,服装达5000多套。


(剧组在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的拍摄现场)

  “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的不抵抗,马占山率部与日寇喋血嫩江大桥,东北抗联敌后游击战争,卢沟桥事变,古北口、喜峰口大捷,上海保卫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大捷,西安事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这些震惊中外的大事件,尽管作为背景推出,但仍动人心弦,历历在目。

  

  目前剧组所在的外景地白山市,曾是杨靖宇将军所带领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主战场,是东北抗联斗争环境最险恶、条件最艰苦的地区。杨靖宇将军殉国地、那尔轰密营遗址、汤河口战斗遗址、锦江木屋村都将在剧中一一呈现,不仅是对东北抗联14年抗战历史的情景再现,更是对东北抗联精神的积极传承。
 

微信 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