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板胡演奏家周其昌
(1929--1998)
上海人,1956年入长影乐团,担任二胡、琵琶演奏员,1959年随我国著名板胡演奏家刘明源学习板胡。参与录制了《刘三姐》、《五朵金花》、《党的女儿》、《创业》等200余部电影音乐,并多次在国家、省市人民政府以及长影乐团举办的音乐会上担任板胡独奏。他创作的板胡独奏曲《春城节日》(与丁永盛合作)、《赶着马车喜盈盈》、《打起竹板唱丰收》等乐谱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其中《春城节日》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举办的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中被列入板胡规定曲目。他演奏的板胡独奏曲《春城节日》、《云雀》(根据罗马尼亚民间乐曲改编、国内由周其昌首演)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被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他演奏的多首板胡独奏曲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有关省市电台录制并播放。周其昌被誉为当代中国最优秀的板胡演奏家之一。1978年,周其昌调入吉林艺术学院担任教授,多年来培养了赵国良(著名板胡演奏家)、陈吉风(民族音乐理论家、吉林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孙佳宾(音乐美学理论家、吉林艺术学院教授、院长助理、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及刘冠廷、周义、陈万滨等一大批板胡艺术人才。


打击乐演奏家 彭夏诺·桑托斯
(1909——1992)
自幼酷爱音乐。1931年,22岁的彭夏诺·桑托斯为了他的音乐梦想离开了他的祖国菲律宾,只身前往日本。1937年,28岁的桑托斯带着他小有名气的乐队来到中国,落户长春,从此与长春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住就是55年。
1948年围困长春时,他由于连病带饿几近走到了生命的边缘,在家人束手无策、无力回天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军医、护士的精心医治和护理下,桑托斯的身体逐渐恢复。为了回报解放军的救命之恩,他毅然跟随解放军加入文工团,从此将自己的艺术生命贡献给了中国的解放事业。后来,他随文工团转到东北电影制片厂乐团,开始了闪光的音乐生涯,直至离休。
在长影乐团工作的30年里,他把钢琴、吉他、打击乐及作曲、配器、管弦乐队的训练、音乐教育、视唱练耳等技能都用在了工作中,同时培养了无数活跃在当今乐坛上的音乐人才。他不仅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悟到音乐的真谛和做人的品质。在教学领域,桑托斯培育了诸多音乐人才,可谓桃李天下。他还出版发行了由张眉指挥、长影乐团“影星”轻音乐队演奏录制的友谊舞曲盒带,全部作品以轻音乐手法进行编配。在乐团工作期间,除打击乐工作外,还为乐团进行编曲、配器等工作。后期,虽不能亲自参与演出,但每次都亲临排练场地聆听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著名大提琴演奏家 关正跃(关大伟)
(1963——)
1980年代任长影乐团大提琴首席。现为中国爱乐乐团弦乐四重奏主要成员之一。他的演奏华丽而富有感染力。多年来参加了中国爱乐乐团的大量音乐会,为多部影视剧录制独奏,得到作曲家以及社会各界高度评价。曾随团初访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奥地利、意大利、波多黎各、日本、新加坡、韩国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是近年来活跃在音乐舞台上的佼佼者。
钢琴演奏家 袁 彪
(1935——)
浙江桐庐人。1951年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学习。毕业后任长影钢琴演奏兼作曲。曾在大约200部影片配乐中担任钢琴演奏,由他演奏的《E大调练习曲"金色盾牌"》《船歌》《序曲第三号G大调》《序曲第4号E小调》《序曲第5号A大调》等国内外钢琴独奏曲,倍受行家赞赏。创作钢琴曲134首。
著名小号演奏家 付世成
(1947——)
1973年至1992年任长影乐团小号首席。参加了150余部电影音乐的录音工作。1985年至1992年在东北师大艺术系和吉林艺术学院任小号专业教师。1998年后任北京艺校、中央音乐学院小号专业副教授、现代音乐学院客席小号教授。在长影乐团期间,被誉为亚洲最棒的小号演奏家之一,在国内三大电影乐团调演时任小号首席。先后培养出葛韬(美国哥伦布交响乐团小号演奏员),刘艺(中国电影乐团首席小号、第一届全国室内乐小号大赛第一名),陈迪宁(俄罗斯格涅辛GneSins音乐学院博士生),门宫博(法国里昂高等音乐学院研究生)等多位高材生。
著名圆号演奏家 都绍武
(1944——)
国家一级演奏员。1960年入长影乐团,1966年任首席圆号,后任铜管声部长。参与了近400部电影音乐及百余部电视片音乐的录制,参加交响乐、管弦乐及综合音乐会演出千余场。1970年代兼任吉林艺术学院、东北师大音乐系专业课教员。创作改编了铜管五重奏、圆号独奏、二重奏等作品,并在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吉林电视台录制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