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影集团董事长赵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开创长影振兴发展新局面

首页 > 长影动态> 媒体关注> 介绍

来源:中国电影报

赵 彪

文 | 赵 彪

编辑 | 万晓茜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划时代的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必将永载我们党和国家的光辉史册。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站位高远、举旗定向、擘划未来,汇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成为我们党带领人民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引领民族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新时代电影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电影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肩负起新时代电影人光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站在历史新高度,回顾了过去五年取得的伟大成就,阐明了新方位条件下党的新使命,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决胜小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部署,开启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报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体现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给人以信仰的感召、方向的指引、进取的力量和胜利的信心,在全党全国人民心中产生强烈共鸣,汇聚起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

作为新时代中国电影人,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不忘初心,肩负使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崭新业绩。

牢牢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指针

为建设电影强国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此基础上,精辟阐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指针,丰富发展了十八大以来党的文艺工作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文艺思想,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一切想有所作为的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中国电影人要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指针,坚守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这一根本属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火热现实生活,深深扎根人民,从人民丰富实践和多彩生活中汲取不竭营养,用镜头捕捉时代脉动,用光影记录社会进步,创作出有生活底蕴、有艺术高度、无愧于新时代、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

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艺自信,坚持“三精”标准,聚焦现实题材,把“四个讴歌”作为电影创作的永恒主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

国有电影企业和电影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讲政治、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站排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作品社会效果,珍惜企业社会形象,以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质兼美的作品赢得尊重,为人民提供精美精神食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发扬长影优良传统作风

努力创造影视创作新辉煌

在党的关怀领导下,长影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新中国第一个电影生产基地,创造了人民电影的“七个第一”,开辟了新中国电影多片种繁荣发展的新纪元。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和电影事业的全面起步,长影创作生产了《白毛女》《党的女儿》《英雄儿女》《上甘岭》《董存瑞》《甲午风云》《平原游击队》《保密局的枪声》《冰山上的来客》《刘三姐》《五朵金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一大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经典作品,对几代人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

改革开放以来,长影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走进时代,敏锐捕捉社会发展脉搏,创作拍摄了《开国大典》《重庆谈判》《七七事变》《人到中年》《小字辈》《不该发生的故事》《蒋筑英》《喜莲》《离开雷锋的日子》《小巷总理》《任长霞》《辛亥革命》等一批为时代立像、为人民放歌、为民族铸魂的主旋律优秀影片,成为凝聚民族精神、引领时代前进的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主要精力投放在主流价值影片创作上,拍摄了《老阿姨》《索道医生》《信义兄弟》《大太阳》《开国元勋朱德》《少帅》《林海雪原》等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影视作品,有11部影片分别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百花奖等重要奖项。特别是根据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老阿姨》,在全国公映后产生良好社会影响,被中宣部列为纪念建党95周年重点献礼影片,荣获第14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前夕,长影推出了礼赞时代楷模的影片《守边人》,向十九大献上一份厚礼。

从现在起到建党百年,是长影振兴主业、重塑辉煌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打造长影核心优势、提升影视创作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期。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坚守核心价值、紧扣时代脉搏、深耕主旋律现实题材,努力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贡献新的力量。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最好的精神食粮献给人民。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将人民的伟大实践和火热生活变成作品中的生动情节和感人形象,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创作党和人民需要的影片是几代长影艺术家的责任坚守和艺术追求。

在今后创作实践中,我们要组织创作人员更多地深入经济社会发展一线,走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火热实践,真正把笔触伸向人民,把镜头聚焦人民,从人民的生活体验中寻找创作灵感。要像矿工开采矿藏和钢铁工人炼钢一样,深度开采、精心冶炼,汲取创作营养,不断提高创作人员的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和艺术训练,内化为创作者的心灵,外化成正能量的作品。

《大太阳》《索道医生》《老阿姨》《守边人》等影片的创作实践充分说明,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人民作为电影的表现主体,把人民作为电影审美的真正鉴赏家和评判者,才能真正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好影视作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才能真正创作出深受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

二是坚持“三精”标准,努力抓好现实题材影视创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为我们指明了影视创作应坚持的原则和努力方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影视创作的不竭源泉,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营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是电影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每一个历史阶段的艺术成就都是靠优秀的作品取得的,任何电影企业的艺术创作高峰都是由优秀的电影作品来构筑的。长影拥有悠久的创作历史和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创作人才,有着良好的文化传统和品牌传承,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确立更高的目标追求,在创造条件、创优环境、创新机制上加大力度,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上狠下功夫,把推出优秀的电影作品作为立身之本,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静心创作、潜心耕耘、精心打磨,努力把最好的电影作品奉献给人民。

围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建国70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等重要节点,从改革开放大潮中寻找感人故事,从新中国解放伟大进程中获得精神动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火热实践中提炼励志元素,深度谋划推出一批优秀献礼作品。

目前,根据“时代楷模”黄大年同志真实事迹创作的电影《黄大年》、以纪实手法反映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成就的电影《音叉效应》、向建国70周年献礼影片《我的祖国》已经启动,弘扬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精神的3D影片《剑拔藏地》、电视剧《民族记忆》已拍摄完成。《冰山上的来客》《铁道卫士》《新红灯记》等红色经典翻拍影视作品已开机拍摄。对于谋划确定的项目,从现在起就高标准来做,务求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在最合适节点,拿出最完美的作品。

三是加强创作能力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电影工作团队。

剧本是电影作品生命的起点,也是电影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要把剧本创作放在电影生产的首要位置,作为提升创作质量的突破口来抓,融合社会优秀编剧力量,灵活运用市场机制,用好的项目,好的环境,好的条件,好的机制,吸引和汇聚人才,多方面关心创作人员的生活,积极为创作人员用心用情创作创造有利条件。

要进一步优化长影创作队伍结构,充实壮大核心创意团队,着力培养一批编、导、演、发等领军人物,持续发力加强青年电影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的一流电影工作团队,夯实电影事业发展的根基。要充分发挥长影艺委会、编委会“智囊团”作用,严把内容导向和作品质量关。通过这些举措,使长影的主创队伍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技能结构、作品结构等方面进一步满足“长影出品”需求,为繁荣影视创作提供强力支撑。

党的十九大已经胜利闭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党和人民赋予国有电影企业和电影工作者更加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长影集团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跟时代、大步向前,勇担社会责任、勇攀艺术高峰,以深刻的思考书写时代精神,用鲜活的艺术形象表现电影审美意蕴,坚定不移举精神之旗、强文化自信、发时代先声,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电影人神圣使命的精品佳作,为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微信 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