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长影旧址博物馆将开启工业遗产旅游之门 素人在特技影棚“拍戏”不是梦

首页 > 长影动态> 媒体关注> 介绍

长春电影制片厂第3特技摄影棚将成为长春长影旧址博物馆工业旅游项目的重要一站。毕馨月 摄

走进长影第3特技摄影棚,普通人也能成为演员,让自己的形象成功“入镜”。毕馨月 摄

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对着步话机高喊:“向我开炮”,扛着爆破筒跳下高地,冲向敌人……这个画面成为几代影迷心目中的经典。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银幕映象实际上是在摄影棚里拍摄而成。打造出众多这类经典镜头的,便是长影第3特技摄影棚。

15日,记者在长春长影旧址博物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影技术部主任王东的引领下,走进即将向游客开启工业遗产旅游之门的第3特技摄影棚。原来,这个创想竟与博物馆获评国家十大工业遗产旅游基地来了个不谋而合。

动捕技术充实工业游空白

披上一件上面贴有几个白色圆点的绿色衣服,普通人也能成为特效演员,让自己的形象成功“入镜”?没错。在电影技术发达的今天,可以依赖动影捕捉技术实现,但问题是,如果想在长影旧址博物馆里体验一把当特效演员的乐趣,这不是在做梦吧?王东很肯定地说,这其实挺容易。

王东解释说,普通人很难参与电影拍摄,但又渴望成为“主角”。于是,3棚搭建了“绿棚”“蛋壳棚”,购置了全球最先进拍摄设备——“防水伸缩炮”,并将利用长影自身技术保障力量完成对该设备的测试。“游客穿上了在重要关节处贴上白点的绿衣,根据剧情做出动作,四周环绕的摄像头会捕捉他的一举一动,使正在活动中的他,成为电影画面中的主人公。”王东说,参与互动的游客可以化身“帕丁顿熊”、光头强,更可以以自己本来面目“入戏”,完成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演员之旅,而引入这些新技术,无疑将填补吉林省电影工业游的空白。

待开放项目或将最为吸睛

别看现在的3棚地上铺着红地板,其实把中间的地板掀开,就能呈现一个大水池,过去长影拍摄的那些涉及到海上航行或潜入水底的戏,皆出自于此。而顺着王东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举架高达数米的“马道”,顺着楼梯走上这狭窄的通道,木板略微的颤动,更令人回想当年拍摄时繁忙的场景。“过去需要设置高机位时,架子工就得爬上‘马道’,分层次地布局吊灯,他们甚至需要在这些吊顶的大铁架子上挂器材。”

始建于1937年的3棚,是中国现存最早、保留最完整的摄影棚,这里曾拍摄过《党的女儿》《英雄儿女》《草原上的人们》《国庆十点钟》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影片。而另一处待开放的洗印厂,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保留设备与原貌的工业遗产。该车间一旦对外开放,游客将近距离了解洗印厂冲洗胶片等电影工业生产的过程。随着互动项目的增加,长影旧址博物馆将拥有更多吸睛点。

获评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吻合差异化思路

对于世人来说,长影是个有情怀、有“故事”的地方。人们曾经对电影工业神秘感的探寻,正跟随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完成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唯一国保级电影主题博物馆——长影旧址博物馆的迎客而逐渐褪去面纱。

长春长影旧址博物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铁军欣喜地告诉记者,近日,经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专家组评定,长影旧址博物馆被评为国家十大工业遗产旅游基地,成为东北三省唯一入选景区。新增的基地称号,无疑为该景区拓宽了差异化发展的新路。“这为博物馆奠定了工业旅游的归属感,3棚不仅将还原80年前的原貌,还将新增一些可供游客互动的新技术项目,其实这也是为了扭转目前馆里中老年游客比例偏大的现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影旧址博物馆正在寻求吸引更多中小学生、大学生群体走进馆中,体验电影工业旅游带来的震撼观感的渠道,无疑地,这也将为景区带来文化消费新热点。

(作者:毕馨月 编辑:尹春玲)

微信 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