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
报纸副刊、专刊大量兴起,
有关电影内容的版面也急剧增多,
在这样一个媒体环境作用下,
电影明星应运而生。
而最早认识到明星潜在宣传价值的
就是明星影片公司。
“明星”推出的本公司
“四大名旦”
王汉伦、杨耐梅、张织云、宣景琳
亦成为早期中国电影明星的代表。
中国电影第一“悲旦”王汉伦
王汉伦(1903—1978)原名彭剑青,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出生于苏州一个很有地位的官宦之家,曾就读于上海教会女校圣玛利亚书院,这种中西混合式的启蒙教育,一方面培养了彭剑青大家闺秀的气质;另一方面,在现代化西式教育的熏陶下,让她具备了传统女性所缺乏的自我意识。
与丈夫决裂
16岁的她被迫远嫁东北奉天,粗看起来,这门婚事还是不错的。可是没多久她便发现丈夫在外拈花惹草,而她若是对此提出异议,就会遭到全家上下的一致指责,说这媳妇很是不贤惠。此外她还发现丈夫竟与日本人关系密切,在她好心提醒自己的丈夫悬崖止步时,这个男人竟对她挥拳就打。
这一打,她便提出了离婚。她的丈夫也够绝情,你爱走就走,家产你别想,最多给你三百大洋。但要强的王汉伦终究是分文未收,离开东北,回到上海。她先是在虹口小学觅了一份教师的工作,然而由于当时老师的工资很低,于是她又去学英文打字,成了四明洋行的打字员。也是在这里,她认识了明星公司的股东之一任矜苹,从此成为明星公司正式的签约演员。
与家族决裂
在那个年代人们普遍认为成为电影明星本质上就是做了戏子,是丢人的职业。因此彭剑青做演员这个决定遭到了家族的强烈反对,为了自强自立,她与家族彻底脱离关系,不再姓彭,也不再叫剑青。
那么叫什么呢?她想到老虎额头上有个王字,自己既然被骂成了母老虎,那索性就姓这个王。至于名字,学生时代自己喜欢的一个电影角色叫Hellen,就音译来做名字吧。
由此,王汉伦正式诞生。
与公司决裂
1923年12月28日,《孤儿救祖记》上映,且成一时热门,它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同期上映的所有外国片。从上海到南京、天津,“营业之盛,首屈一指;舆论之佳,亦一时无两!”
而这,便是王汉伦做女主角的第一部电影。票房很高,她便得以继续在明星公司演影片中的女主角。此后她跳槽到了新公司,主演了《弃妇》、《摘星之女》等多部影片,后又跟随任矜苹另组的新人公司,与另一位当红女星胡蝶演了一部《电影女明星》。这部影片曾出国到南洋华人圈放映,轰动一时,王汉伦也因此有了“银幕第一悲旦”这个称号——理由是她演绎的多为悲剧角色。
《弃妇》剧照
尽管这些电影叫好又叫座,王汉伦还是只能拿一点微薄的片酬。也因此,她自己组建了电影公司,为自己拍片,为自己挣钱——汉伦影片公司由此而生,第一部作品便叫做《女伶复仇记》,一时间风光无限。
《女伶复仇记》剧照
告别影坛
一炮打响后,她却选择了收手,电影界这些年饱受的不公与黑幕让她不愿再做下去。她转身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和合坊口,开起了美容院,从此退出电影行业,成为中国最早研究美容术的女性之一。
她是一个太过超前的女人,在那个时代,便把“女性独立”这个主题视为自己的追求,从婚姻里的人格独立到事业上的财政自由。事实上,她也确实没有依靠过任何一个男人。这一点,是同时代任何一个其他女性影星,都难以与她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