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吉林日报
著名导演李前宽、肖桂云在电影拍摄现场
李前宽、肖桂云夫妇
刘廷尧
《云开天地宽》是一本研究李前宽和肖桂云的文集标题。书中多位有影响的评论家对他们多部影视作品进行了详尽论述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从中能深刻地认识到两位导演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创作实践,坚持着思想、信念,坚持着现实的艺术精神,肩负着民族电影化的历史重任,与时代同呼吸共脉搏,敢揽历史风云于电影镜头的聚焦点。从时代精神到电影美学的境界追求上,均让我对两位导演有着进一步的深刻认识与佩服。
笔者与李前宽肖桂云合作影视剧10余部,对他们的工作情况有所了解。
李前宽现任中央文史教研馆馆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电影基金会总顾问、中国文化研究院院士、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影人书院院长、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
李前宽生于194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分配到长影后很快转行导演,开始了他的导演生涯,并显露出超群的才艺。他的夫人肖桂云,生于1941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国家一级导演),现任国家电影审片委员会委员。肖桂云导演了吉剧《桃李梅》《包公赔情》影片后,他们被誉为“模范夫妻店”,联合导演的影视作品有:《佩剑将军》《甜女》《黄河之滨》《逃犯》《田野又是青纱帐》《鬼仙沟》《开国大典》《七七事变》《红盖头》《旭日惊雷》《金戈铁马》《世纪之梦》《少年冼星海》以及电视剧《传奇黄帝——朱元璋》《苍天圣土》《明月出天山》《抗美援朝》等。李前宽导演了两台大型实景歌舞剧《井冈山》和《太行山》。
李前宽和肖桂云在影坛耕耘50余年,硕果累累。曾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5次荣获“华表奖”优秀影片奖;3次荣获大众电影“百花奖”;5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以及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杰出贡献大奖”;“亚洲十大名片奖”等。影片《开国大典》参加第62届美国奥斯卡外语片展映。李前宽曾任中国电影“金鸡奖”、上海国际电影节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内外重要电影节的主席或评委。
李肖二位导演拍摄的影视剧目数量多、质量好,都是主旋律影片,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无不给予观众正能量。作为导演,他们具有敢于担当的勇气。
笔者记得,当年要拍电影《七七事变》,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一位较有名气的导演看过剧本后同意拍;但他到拍摄现场“卢沟桥”看时,发现现场已非当年的情况了,卢沟桥下已经没水了,宛平城城门楼已修新的了……这位导演知难而退谢绝拍这部影片。影方请求李前宽和肖桂云拍。李前宽看过拍摄现场,感觉困难确实很大。但是,这部影片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血泪史,中国人民在抗日斗争中伤亡了那么多的同胞,日本帝国主义惨绝人寰的滔天罪恶,我们后人必须揭露,永不忘记。再大的困难也要拍。李前宽以极大的政治热情,调动和发挥他的聪明智慧,经过紧张地筹备,电影终于开拍了。拍摄中,造了一段有水的卢沟桥,用特技恢复宛平城楼,巧妙地拍摄了宛平城周围的多场战斗场面。李前宽为死去的抗日英雄们堆出了一个有3层楼高的大土坟,用野花编制成一个巨大的花圈放在坟上。坟的周围无数红旗高高飘扬。我看到李前宽满含热泪拍这场戏。
李前宽、肖桂云拍了几部上下集的巨片,演员之多,场面之大,困难之多,可想而知。我记得拍《重庆谈判》中的一个大场面,光布置现场就用了一个多星期,群众演员近万人。重庆这座山城,因拍摄使交通受阻。这场戏拍摄点多且复杂,用一整天能拍完就烧高香了。拍摄前的晚上,又得知第二天有大雨。说实话,作为副导演,能否拍摄我已没有信心了,可李前宽果断决定拍摄,就是下雨也要拍。在现场,李前宽指挥得有条不紊,挥汗如雨,手拿扩音器,嗓音宏亮,用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启发大家、鼓励大家,在大雨来临前完成了拍摄任务。群众演员不约而同地将李前宽抛向空中,兴奋地欢呼着,表达着他们对导演的喜爱与佩服。难怪大家都戏称李前宽可当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元帅,同行则称李前宽是巨片导演。
特别是拍32集电视剧《抗美援朝》时,从美国好莱坞请来的大牌演员和从俄罗斯请来的功勋演员以及各国名演员,都竖起大拇指,赞扬李前宽肖桂云的导演水平。
影片《重庆谈判》中有一首插曲,词曲作者和演唱都是李前宽完成的,并得到了著名作曲家施万春的称道和好评。这首插曲唱出了延安人民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之情,为影片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几年前,李前宽送笔者一本他的《李前宽写生集》,记录了他游历国内外的一些名胜古迹,看后令人大饱眼福,佩服这位多才多艺难得的人才。我更知道,前宽和夫人桂云是中国伉俪导演,并且在绘画艺术上笔耕不辍,光影彩墨大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