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掌上长春
《刘胡兰》《红孩子》《英雄儿女》
《上甘岭》《古刹钟声》
……
这些电影片名
对于观众来说那是耳熟能详
但长影旧址博物馆三楼展厅
这次展出的不是这些影片
而是这29部经典影片的美术气氛图
有人不禁要问了
究竟什么是美术气氛图?
气氛图
“气氛图”又叫“概念图”,是指在影视创作领域,根据原著描写和导演个人想像拟定的“示意效果图”,并不一定真切,是指导美术、置景、摄像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6日,已80岁高龄的长影电影美术师高廷伦跟游客们一同走进展厅,他在几幅长影1982年出品的《人到中年》的美术气氛图前驻足良久,身边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位老人正是该片的美术师。
随着高廷伦拉动自己的记忆风匣,众人得以了解气氛图之于一部电影的重要性,也借此走近电影幕后的故事。
水粉画手稿蕴藏记忆
高廷伦指着自己当年绘制的《人到中年》气氛图说,“这就是潘虹饰演的眼科大夫陆文婷家的卧室,一盏小台灯,撂着几本书、那个年代特有的暖水瓶,还有堆满书架的书籍。从主人公的卧室要能反映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和奋斗进取。”
想要实现这些预设,高廷伦先是要熟读该片分镜头剧本,归纳出影片所需的陆文婷家、办公室、手术室等内景,因片中背景环境定在北京,外景还要琢磨王府井和老胡同等。而为了寻找合适的外景地,高廷伦当年几乎穿遍了北京的老胡同和四合院,并为陆文婷找到了北京当地医院作为工作场景。遗憾的是,当年的许多街景并不能满足拍摄所需,高廷伦就跟导演商量,镜头只拍到四合院大门和老胡同,其它镜头都回长影用摄影棚搭建场景来解决,如此,电影气氛图画得是否精准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十余天不眠不休、赶制百十张气氛图,正是高廷伦这些水粉画手稿,使得《人到中年》的美术、置景、摄像等工作有了重要依据。
13位美术师匠心传世
从《上甘岭》的战场坑道
到《平原游击队》纵横交错的地道
从《五朵金花》中金花阿鹏定情的蝴蝶泉
到《保密局的枪声》中灯红酒绿的上海南京路
……
一桢桢经典画面演绎着不朽的光影传奇
也正是有了这些不为人知的精彩气氛图
才使得电影情节发展、演员表演等
获得了必要的场景支撑
据长影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展出的72幅气氛图选自刘学尧、徐渭、卢淦、汪滔、王兴文、王桂枝、王崇、董萍、童景文、史维钧、孙世祥、李俊杰、高廷伦13位长影电影美术师的心血之作,其中绝大部分图样都是首次公开亮相,为的就是向观众“揭秘”电影拍摄的幕后故事、向老一辈电影美术师致敬。
回忆长影电影美术的脉络,还要追溯到1946年。根据创作生产需要,东影(长影前身)成立美工科,为东影组织演出的话剧进行舞台美术设计。1949年,在拍摄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桥》期间,如今已96岁高龄、被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授予终身成就奖的刘学尧,曾尝试将“缩尺”和“透视”技术运用到电影拍摄中,在摄影棚内顺利完成了“部队过江”和“桥上作业”两场重头戏,开创新中国电影美术设计之先河。
“这片云南边境地区的密林画得真好!”游客张北方与共和国同龄,在展出中,他一眼就看到了《神秘的旅伴》的两张气氛图。通过现场讲解,他才得知,原来自己喜爱的电影中的那些外景,实际取景地竟是长白山地区的四道沟。美术师刘学尧当年通过精心种植芭蕉、棕榈、椰子、竹子等植物,使得外景地呈现出特殊环境的特有风貌,逼真地再现了云南密林。
看到这些经年作品,谈起这些长影美术师,如今称呼自己为“自由人”的高廷伦动情地说:“现在时代更新快,美术师多用电脑就能完成气氛图的创作,电脑画图当然更方便快捷,但手绘气氛图的手艺不该丢,要知道,细细的笔尖下呈现的是丝丝入扣的故事情节,更是美术师对一部电影的创作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