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至24日,第四届德国中国电影节在杜塞尔多夫和法兰克福成功举办。24日晚,在法兰克福举办的颁奖典礼暨闭幕式上,在数百名嘉宾的见证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女演员、评委会特别奖、组委会特别奖以及杰出贡献奖被一一揭晓。
青年导演王丽娜的文艺故事片《第一次的离别》展现了令人惊叹的新疆风土人情、动人心魄的童年故事,揽获本届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中国藏族女演员尼玛颂宋在松太加执导的《阿拉姜色》中的表演真实质朴,将信仰与情爱、生活与自然间的巨大张力引爆,夺得最佳女演员的桂冠。
▲《第一次的离别》导演王丽娜通过发送到现场的视频发表获奖感言
▲尼玛颂宋通过现场视频发表获奖感言
最佳男演员被李雪健老师收入囊中,他在雷献禾执导的《老阿姨》中以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演绎方式,细腻生动地塑造了一位足以承载整个国家历史的角色。年逾花甲、身体抱恙的李雪健老师在发送到现场的感言视频中深情地表示:“作为电影人,我愿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做好电影创作,不负第四届德国中国电影节的评委和朋友们对我的厚爱。”
▲《老阿姨》导演雷献禾代替李雪健领奖
▲李雪健老师发表获奖感言
《漫游》以交错的景深镜头,将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否定、跨越和连结,实现了一种跨文化、超验的影像呈现,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本片导演祝新收获了最佳导演奖。杨瑾导演的电影《片警宝音》以鼓舞人心的方式、强有力的画面,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正直男人的故事,编剧曹寇凭此获得最佳编剧奖。
▲祝新通过现场视频发表获奖感言
▲《片警宝音》片花
《秋田》以其极简主义的表达方式、形式上的严谨以及对日常生活的精确观察,受到评委会青睐,荣获评委会特别奖。
评委会主席刘杰的作品一直周转于法理与人情之间,对于中国当代社会敏感大胆的透析,将社会现实制度与人情道德伦理揉捏成一部部刻骨铭心的醒世之作。他获颁第四届德国中国电影节杰出贡献奖。
本届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奖颁给了由中国光线影业和五光十色影业出品、青年导演落落执导、作家郭敬明原著和监制的《悲伤逆流成河》,以鼓励这部影片取材的大胆和现实,敢于面对校园霸凌这一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的勇气。
▲《悲伤逆流成河》制片人孙永焕(左)上台领奖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总领事孙从彬出席了闭幕式。他对第四届德国中国电影节取得圆满成功表达了热烈祝贺,并为最佳影片和杰出贡献奖项颁奖。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总领事孙从彬(中)为最佳影片颁奖
孙从彬表示,中国电影行业的蓬勃发展,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社会的欣欣向荣。电影节期间放映的中国影片,令德国观众感受到一个真实、生动的中国,同时也慰藉了旅德华侨华人的思乡之情。祝愿德国中国电影节越办越好,希望电影节不断推进中德两国人民的理解与信任。
法兰克福市副市长克劳斯·莫比乌斯(Claus Moebius)也出席了颁奖典礼,并代表法兰克福市市长彼得·费尔德曼(Peter Feldmann)致以最真挚的问候。
莫比乌斯表示,法兰克福市与中国有着传统友谊。去年底,他本人随代表团访问了友好城市广州和上海,亲身感受到中国社会的生机活力。他非常高兴地看到德国中国电影节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并表示,法兰克福的华人社区为这座国际化、多元化的城市增光添彩。莫比乌斯还对主办方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以及全体参与和支持本届电影节的中德友好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法兰克福市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德国中国电影节。
▲法兰克福市副市长克劳斯·莫比乌斯致辞
第四届德国中国电影节是中国驻德使馆2019年“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之一,由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和海汇润和影视传媒公司主办,得到了中国驻德大使馆、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和驻法兰克福总领馆、杜塞尔多夫市和法兰克福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电影节期间,《阿拉姜色》《第一次的离别》《冥王星时刻》《大师兄》《悲伤逆流成河》《幸福马上来》《星溪的三次奇遇》《漫游》《老阿姨》《片警宝音》《秋田》等11部2018年新片参与了竞赛单元的角逐。此外,本届电影节“向大师致敬”单元还特别展映了评委会主席、中国著名导演刘杰的3部作品——《宝贝儿》《捉迷藏》《透析》。
除刘杰导演外,本届电影节强大的评委阵容还包括:曾任费米纳勒女性电影节、Viper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评委的安娜特·布豪尔何教授(Prof. Dr. Annette Brauerhoch),戏剧、电影、媒体研究资深专家伊沃·雷策教授(Prof. Dr. Ivo Ritzer),纪录片导演奥利弗·贝克尔(Oliver Becker),电影节主办方之一海汇润和国际影业总裁蔡妮,资深选片人、影评人、制片人吴觉人以及《欧洲时报》媒体人朱桓桓。
(欧洲时报德国版现场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