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东:用好“情感”这枚催泪弹

首页 > 长影动态> 长影新作> 介绍

不是虚心岂得贤

2021年10月29日,由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行的电影《青春作伴好还乡》将登陆全国院线,与广大电影观众见面。

这部融合青春、励志、悬疑、爱情、幽默等元素的电影作品,会给观影的朋友带来怎样的体验呢?

就在电影《青春作伴好还乡》走进全国院线之前,长影集团邀请九位资深业内专家举行了“内部看片会”活动。从电影的艺术性,艺术创作的维度、广度,类型片电影创作的探究等方面进行了专业性的思考。

专家们的观点,对于电影《青春作伴好还乡》本身、对于类型片电影的发展,都是一种借鉴。

用好“情感”这枚催泪弹

在观看电影《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过程中,徐伟东对“情感”这个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在与主创团队的交流中,她反复听到的一个词是“真实”!题材是真实的,情感是真实的。徐伟东觉得,自己能够被这部电影感动,基础就是情感真实,由此她认为可以确定,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在感动之余,徐伟东反复思考,文学艺术和影视创作中该如何以情动人,如何用好“情感”这枚催泪弹。

结合《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部电影进行探讨,徐伟东认为,无论是题材真实,还是细节真实,都要归结于逻辑真实,并最终延伸到情感真实。这些内容,在这部影片里都可以找到。

比如说影片的一个悬疑点就是到底谁是举报人。当第二位举报人,也就是那位长者出现时,说了一句话:“我是举报人,我为什么要举报,我在思考的是如果管松江被停职了会怎么样,我们这个村的脱贫攻坚工作该怎么走?”

在徐伟东看来,这个环节的设计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并且伴随着感动和落泪。为什么感动?因为逻辑真实体现出来了,这个逻辑真实就是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家乡变的更好,希望为这样的变化努力。从这个细节她看到了主创团队反复打磨的用心。

这样的逻辑真实,在这部影片里随处可见。这样的逻辑真实汇总到一起,就把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立起来了,人物形象立起来了,真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徐伟东认为,影片的成功之处还在于细节处理,影片情节的推动就是依托于这些细节真实。比如管松江的父亲出场,说的就是:“这是我儿子,不是什么省长的孩子。”接下来回到家里,他把钱放到那儿,一个静态的展示,就把细节真实呈现出来了。

对于电影《青春作伴好还乡》,逻辑真实也好,细节真实也好,最终的效果就是实现了以情动人。情感真实这个词是从文学角度来说的,但用这个词来衡量一部电影作品也完全可行。

通过这部电影,可以把情感真实的命题总结和放大出来,这对于其他影视作品的创作,也是可以借鉴的。观众能够被感动,也是一部影视作品最大的成功。

待续

每位专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审美和思考角度,这些视角各异的观点,也为观众更好的欣赏将于10月29日登陆全国院线的电影《青春作伴好还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微信 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