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影新片《青春作伴好还乡》专家观摩研讨会在京举行

首页 > 长影动态> 长影新作> 介绍

由长影集团出品的电影《青春作伴好还乡》将于10月29日在全国公映。10月23日下午,由省委宣传部、中国电影资料馆主办,长影集团、中国电影资料馆融媒体中心承办的电影《青春作伴好还乡》专家观摩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影片,并围绕该片的题材创作、剧作结构、人物塑造和作品意义等多个层面进行了专业研讨。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向辉,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影股份原董事长喇培康,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节目部主任董瑞峰,《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海洲,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导演蒲剑,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左衡等业内领导、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活动由《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中国电影报》社长皇甫宜川主持。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壮现场讲话。长影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庄严介绍了影片创作和拍摄情况。长影集团副总经理鲍盛华,长影集团总经理助理、长影乐团团长张霁虹,长影集团译制片制作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晓巍,中国电影家协会副秘书长、长影集团总经理助理毕文宇,吉林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刘威参加活动。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壮指出,《青春作伴好还乡》是一部非常提振人心的好作品,从这部电影里面看到了长影在重塑主业方面的一份努力、在重归主业方面的一份诚挚、在重构格局方面的一份决心。当前,吉林电影事业发展正处于重要机遇期,希望出席研讨会的领导、专家为长影抓好电影主业创作、为吉林电影事业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推动新时代吉林电影取得新成就,为建设电影强国贡献吉林力量。

长影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庄严表示,用影像记录党带领人民群众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伟业,是电影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项目构思、立项、创作、拍摄过程中,得到了中宣部的肯定和支持,以及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影片传承长影“聚焦现实、扎根生活,刻画小人物、反映大时代”的优良传统,旨在打造一部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能够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好作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社会和观众的期盼。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向辉从影片上映前后的宣发和放映情况、青年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为长影电影主业创作“把脉”。“希望这部影片不但拍得好,还能叫起座来,能让更多的人看到《青春作伴好还乡》,激发所有的青年人,能够回到自己出生的农村或家乡,能把自己好的知识、水平贡献给我们国家发展新的蓝海。”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影股份原董事长喇培康对长影集团聚焦农村扶贫题材、为观众奉献了一部有情怀、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诚意之作表达了敬意和赞赏,并用“真实、真情、真功夫”三个关键词高度概括观影感受。“它体现了习总书记对我们文艺创作的一贯要求,是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影片,从中看到了在长影集团背后吉林省委省政府,特别是吉林省委宣传部对这部影片自始至终给予的大力支持”。喇培康表示,相信长影集团能够通过《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宣发上映,进一步总结创作经验、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创作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用“长春电影、黑土地、乡村振兴、尖锐矛盾、倒计时、喜剧性……”等多个关键词高度概括观后感。通过观影,不仅释放了他的黑土地情结,更令他感受到了长影自拍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后一脉相承的农村题材创作优势。“整部影片体现出一个主线叙事,其中包含建立新型现代股份制合作社、直播带货等丰富内容,非常富有时代气息。”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用“四个新”总结影片,认为该片体现了新时代的新现实主义,可看作是中国农村题材电影的新标杆,是农村题材电影叙事的新创造,表演风格的新尝试。

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节目部主任董瑞峰用“三个回归”来表达振奋的心情:“这是长影深厚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回归,是长影对不拘一格降人才制片理念的回归,也是长影尊重市场、尊重观众的一次回归。”他表示,影片充分利用悬疑、爱情、喜剧等商业片的典型元素讲主旋律故事,放大了本土优势,也抓住了观众们喜闻乐见的关注点。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认为,该片是一部有新意、有思想的作品。影片以其独特的艺术角度,从脱贫攻坚如何振兴乡村的主题创作中,提出了人才的不断充实才是常态化乡村振兴的保障这一现实问题,这为广大创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发现角度和观点,对现实社会发展是具有推动作用的。同时,影片对主人公管松江这一人物成长轨迹的塑造也是深层次的,对当代年轻人如何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海洲认为,将该片置于新中国电影大格局之中,或放在长影电影主业创作之中都极具价值。“这部影片既反映了东北农村的变革,也反映了长影在赓续传统基础上的新创作理念,这一现象值得我们认真审视。”王海洲说,影片的深层意义还在于向全国知识青年、特别是家乡在农村的知识青年发出返乡创业的倡议,表达出人才返乡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这一命题。

为擅长的现实主义农村题材创作做“加法”,这一点也令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导演蒲剑感到“亲切、振奋、独特”。“影片代入感强,情节紧凑、节奏明快,符合当下年轻观众的观影习惯。”同时,蒲剑表示,影片打破了常规农村题材电影的叙事规则,非常清晰地设置了一条关于主人公命运走向的主线索,从头到尾贯穿始终,起到了一个构造悬念的作用。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左衡表示,长影以一部主投主控的影片“回应”着国家乡村振兴的重大节点,极具时代意义,该片也将成为长影回归主业的新转折点。

电影《青春作伴好还乡》是长影集团“论剧求本”系列论坛活动探索学术研讨向现实创作成果转化路径的全新力作,也是长影集团主打“本土创作”的重点影片之一。

为了生动记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波澜壮阔的伟业,长影集团组织创作者深入经济社会发展一线,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火热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精心采集生动故事。

鲍盛华与郝天晓、胡莹、马犇四位编剧,把脚步迈进吉林省广袤的乡村,走访并了解了在脱贫攻坚路上坚守与付出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扶贫干部、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大学生等大批代表人物和事例,一个个朴素而鲜活的人物就这样走进了创作者的脑海,他们的一颦一笑最终成为《青春作伴好还乡》里丰满的角色。

影片讲述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一群年轻人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引领下,放弃大城市的优渥生活返乡创业的故事。电影主人公管松江(叶祖新 饰)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拟任县扶贫办主任,却引发重重质疑,通过公示期内对他的调查,揭开了年轻干部被质疑的一个又一个盖子,展现了主人公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精彩之笔。

微信 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