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影动态/ 产业动态/ 长影期刊出版公司/ 正文

长影集团期刊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2025-06-28 09:00

图片1.png

【发展历程】1946 年4月,东北电影公司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编辑出版了《东北电影》及《电影工作者》(均出版一期)等内部刊物。到兴山后,又继续出版了《东影通讯》。1958年7月,长春电影制片厂创办了全国发行的电影画刊《长春电影画报》,由时任文化部部长茅盾先生题写刊名,1961年因纸张短缺停刊,共出版33期,限量发行,发行量达60万册。1981年,为迎接电影新时期的到来,画报复刊,更名为《电影世界》,仍请茅盾先生题写刊名。1980年代中期,《电影世界》月发行量达70多万册。1999年,《电影世界》全新改版上市,以“一本承载着影响和梦想的杂志!”为办刊宗旨,以敏锐、独特的视角关注国内外电影产业的发展,讨论时代背景下人与电影、电影与大众文化的新型关系,始终以独立性和服务精神,反映电影与文化的时代面貌。2017年,《电影世界》杂志正式休刊。

【历任主编】张望、纪叶、赵子明、黄耀民、李超、吕文玉、张霁虹

【社会荣誉】1999—2000年度吉林省“双十佳”期刊

吉林省一级期刊

吉林省精品期刊 50 强之一

图片2.png

【发展历程】《电影文学》杂志创刊于1958年10月,由郭沫若先生题写刊名,是新中国第一家以发表电影文学剧本为主的刊物,当期发表了《风从东方来》《百舸争流》《钢珠飞车》3个剧本。初创时,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国内外发行2万多册。1966年至1978年间被迫停刊,1979年4月复刊。复刊后,《电影文学》主要刊发电影文学作品及电影评论两部分,强化精品意识,重视题材、样式、风格、流派的多样化,开辟了《电影剧作讲话》《剧作经验》《创作札记》《编辑札记》《争鸣》《国际影坛》《读者栏》等栏目,曾发表了《吉鸿昌》《人到中年》《不该发生的故事》等大量优秀电影文学剧本,为培养和扶植电影文学创作队伍,促进我国电影文学创作和评论的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1980 年代中期,又新增了《外国名片赏析》《当代电影研究》《影人天地》等,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体,鼓励学术争鸣,月发行量达40余万册。《电影文学》连续几年在全国组织举办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电影文学创作年会,在促进电影创作思想的解放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创办了电影文学刊授学院,在传播电影文学知识,扶植电影文学新人,培养电影文学剧作家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2000年至今,《电影文学》依托长影的资源和品牌优势,始终立足电影电视的理论研究,关注导演表演的创作思潮,拓展学术争鸣的文化视野,探究艺术流派的价值取向,发表了大量的影视文学剧本及影视学术作品,在全国广有影响。

图片3.png


【历任主编】纪叶、高鸿鹄、朱晶、徐陆英、吕文玉、张霁虹、马犇、崔崑崙

【社会荣誉】影视类学术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版A刊核心;2022版A刊扩展

“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来源期刊

“中国基础教育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National

1992年起,连续十次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吉林省一级期刊

吉林省精品期刊50强之一

image.png

2000 年,《电影世界》《电影文学》两个杂志社合并,成立长影集团期刊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进入新时代,期刊公司持续发挥发行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以“工匠精神”钻研业务,坚持在专业领域、专业方向深入进取,注重长期积累、精益求精,践行文化使命,忠实履行社会责任,坚持政治导向,做好新形势下刊物的意识形态工作,在保证刊物内容质量的同时,勇于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不断深化改革,力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深度挖掘新的市场空间。

【历任领导】吕文玉、张霁虹、马犇、崔崑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