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影——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东影开创了人民电影多片种的七个第一
1947年初,随着东影事业的发展,厂长袁牧之提出了“三化立功运动”的口号和“七片生产”的方针。“三化”是指“正规化、科学化、统一化”;“立功运动”是号召全厂职工创造出优异成绩,争取立功。“七片生产”是要完成七个片种的生产,即艺术片、新闻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包括动画片及木偶片)、翻版片、幻灯片和新闻照片。在“七片生产”的指导下,东影在拍摄新闻纪录片的同时,积极进行其它各片种的试制,为建立和发展新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人民电影第一部多辑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
(17辑 1947——1949)
1950年第5届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纪录片荣誉奖
内容简介:1947年5月至 1949年7月,东影相继派出30多支摄影队拍摄了30多万英尺素材,其中2/3在前线随军拍摄,剪辑出17辑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总长度为23,687米,共106本。《民主东北》真实记录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密不可分的关系;东北解放区农村、工厂、矿山、学校的新面貌,以及拍摄的短故事片、美术片和科教片等。影片上映后,对人民群众起到了巨大的宣传鼓舞作用,有力地配合了东北解放战争。影片发行至港澳地区和国外。
在战火硝烟中成长起来的东影摄影队成员,后来成为我国新闻电影事业的中坚力量。
人民电影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1947)
剧情简介:本片采用傀儡戏的夸张手法,揭露国民党政府的黑暗和腐败。在一座木偶戏舞台的后台,国民党领袖正要登场,美帝国主义特使带着飞机大炮赶来,用这些武器与这位领袖换取了中国的主权。于是这位领袖便登台亮相,演出了“跳加官”、“花子拾金”、“大登殿”、“四面楚歌”四出戏。
职员表:
编剧:陈波儿 / 导演:陈波儿 / 美术设计:史满雄 (势满雄) 池勇(持永只仁)/ 摄影:池勇(持永只仁)
人民电影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吧》(1948)
剧情简介:影片故事取材自当时的一则新闻报道。刚入伍的小战士因擦 枪不慎走火,打死了老农民的小儿子。为了严肃纪律,部队组织决定由他偿命。在第二天的群众大会上,老农民跑上讲台,要求留下小战士,让他上前线打老蒋。
职员表:
编导:林其 / 摄影:马清(马守清)/ 录音:袁明达 / 置景:徐渭 史漫雄 ( 势满雄)/ 音乐:黄准 / 洗印:鲁潍 / 照明:陈喜武 陈田 / 剧务:王乐民
演员表:(以出场先后为序)
小战士 - 马德明 / 刘老汉 - 陈强 / 连长 - 于洋 / 指导员 - 郝风 / 营长 - 袁乃晨
人民电影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1948)
内容简介:影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介绍了鼠疫的危害和几种简便易行的预防方法。影片上映后,对普及预防鼠疫的科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职员表:
编导:袁乃晨 / 摄影:马守清
人民电影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1948)
剧情简介:影片描写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了内战,向解放区大肆进攻。人民解放军顽强抵抗,最后将蒋介石围困在城中,成了瓮中之鳖。
职员表:
编剧:朱丹 / 导演:方明 / 动画设计:方明 / 背景设计:安平 / 作曲:刘鸣寂
人民电影第一部翻版片(译制片)《普通一兵》(1949)
剧情简介: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马特洛索夫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从碉堡里射出的子弹,壮烈牺牲。
职员表:
导演:袁乃晨 / 翻译:桴鸣 孟广钧 刘迟 / 录音:张家克 / 剪接:王联 / 洗印:鲁潍 / 剧务:凌元
演员表:
斯大林 - 凯南 / 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 - 张玉昆 / 伊万·邱麻阔夫 - 李白水 / 米沙·斯克渥尔错夫 - 刘增文 / 阿布格拉赫马诺夫 - 黎光 / 郭士甲·伊里因 - 成立业 / 瓦夏·彼特洛夫 -丁克明 / 舍尔宾那上尉 - 马玉麟 / 阔洛索夫上尉 - 程列 / 尼古拉·加弗里诺维奇 - 于村 / 医生 - 李雪鸿 / 巴沙大娘 - 凌元 / 玛莎·扎木阔瓦 - 吴静
人民电影第一部故事片《桥》(1949)
剧情简介:影片通过老梁和老侯头两个工人形象的塑造,讲述工人阶级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克服困难,修复被蒋匪破坏的桥梁,支援解放战争的故事。
职员表:
编剧:于敏 / 导演:王滨 / 摄影:包杰 / 美术:刘学尧 / 作曲:何士德 / 录音:吕宪昌 / 剧务:江浩
演员表:
梁日升 - 王家乙 / 厂长 - 吕班 / 侯占喜 - 陈强 / 总工程师 - 江浩 / 席卜祥 - 杜德夫 / 吴一竹 - 于洋 / 工程部长 - 鲁非
共筑同一个梦想——为了新中国电影事业
东影初创期,党中央高度重视东影的建设和发展,从多方面调集大批艺术、技术干部充实加强队伍。1949年,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又从东影抽调大批干部奔赴北京、上海等地,接收敌伪电影机构,建立纪录片、艺术片和美术片等新厂,创建全国电影发行系统和电影工业。在新中国电影的发展阶段,长影亦派出大批技术、艺术人员支援各兄弟厂的建设和发展,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