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影动态/ 产业动态/ 长影期刊出版公司/ 正文

《电影文学》(2025年第2期)“影游融合”视域下的传统文化再生与产业拓展——以《黑神话:悟空》为例

2025-01-31 10:00

[摘要]“影游融合”作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是推动传统文化再生与文化产业拓展的重要力量。《黑神话:悟空》的商业成功和文化出圈正是这一现象在数字媒介中的实践。游戏通过“虚幻引擎5”、扫描与手工还原,以及杜比音效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将宗教建筑、陕北说书、传统民乐,以及佛教和道教等中国传统文化深度内化在现代游戏媒介中。同时,通过对中国神话故事的改写,重塑了英雄人物的形象与精神内核,为传统神话注入了现代化的叙事风格与文化意义,为玩家打造了一场兼具数字美学景观与文化底蕴的沉浸式游戏体验。游戏成功构建了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文化IP,通过与电影、音乐、文旅资源等多领域的跨界联动,展示了影游融合在文化产业拓展中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影游融合;《黑神话:悟空》;文化再生;产业拓展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课题“人工智能时代电影理论创新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4AC008)阶段性成果。

随着游戏引擎技术的快速发展,游戏受众对游戏画面、叙事深度和文化意涵等需求的不断提升,游戏“电影化”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产业现象和产业趋势。作为“影游融合”的一体两面,“游戏电影化”与“电影游戏化”共同构建了现代数字娱乐产业中相互借鉴与深度融合的双向互动模式。

罗伯特·艾伦·布鲁克(Robert Alan Brookey)将电影和电子游戏产业的融合理解为一种在“媒体协同效应”(a form of media synergy)背景下的互动,这种互动、融合是通过将电影内容转化为电子游戏内容,以及电影与游戏在技术、产业策略等方面的相互支持来实现的。[1]布鲁克从宏观角度探讨了电影与游戏在产业、政策等层面的融合,然而,他较少关注电影与游戏在微观层面的深层互动。陈旭光等学者指出“影游融合”是“电影与游戏这两种媒介在发展过程中,在思维、叙事、风格、内容、产业、技术等方面的互相融合”[2]。“影游融合”并非单向维度的简单叠加,而是涵盖多个层面的深度互动,作为“影游融合类游戏”的代表作,《黑神话:悟空》以其创新的叙事、技术与文化表达,实现了电影与游戏的深度融合,展现出影游融合在未来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黑神话:悟空》是中国首款以《西游记》原著为蓝本改编的3A级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游戏于2024年8月20日正式发售,据游戏市场调研机构VG Insights提供的游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0日,《黑神话:悟空》在Steam上的销量已达到2240万份,游戏收入已超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3]除了商业上的成就,游戏在业界获得的认可同样令人瞩目。11月22日凌晨,在英国举行的2024年“金摇杆”(Golden Joystick Awards)颁奖典礼上,《黑神话:悟空》荣获“终极年度游戏”“最佳视觉效果”两项大奖。除此之外,《黑神话:悟空》在中外公共舆论空间,尤其是游戏界相关领域,形成了深入挖掘、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再次在海内外掀起一股“西游考古”的热潮。这种热潮不仅体现在对游戏情节、人物塑造及叙事手法的深入解读上,也激发了人们对《西游记》原著及其文化意蕴的重新审视和挖掘。

除了在文化领域引发广泛讨论,游戏对硬件性能的高要求也进一步带动了相关市场的热度。作为一款对画质要求极高的游戏,《黑神话:悟空》需要顶尖的显示设备来呈现其震撼的视觉效果。据洛图科技最新发布的《中国大陆显示器线上零售市场月度追踪》报告,2024年第三季度,“由于终端产品价格的普遍下调,以及《黑神话:悟空》等高质量游戏的带动,电竞显示器的市场规模迎来涨幅远高于上半年的显著增长,在整体显示器线上市场的销量占有率攀升至63%,再度刷新单季纪录的新高。”[4]这一现象不仅展现了高质量游戏对硬件市场的强大拉动效应,也深刻反映了文化与科技、内容与媒介之间日益紧密的互促关系。

《黑神话:悟空》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市场实践,更是一场文化与技术深度融合的探索。它不仅重新激活了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也为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范例,引领着“影游融合”发展的新方向。

一、“技”“艺”共生:游戏世界中的技术革新与文化再生

《黑神话:悟空》的成功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以及“游戏科学”对艺术审美的极致追求。2020年8月20日,“游戏科学”发布了首支视频,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部分观众质疑游戏中日本元素过多,认为其文化风格偏离了中式审美。

事实上,当时游戏的虚幻引擎库里没有中式素材,亚洲元素只有日本素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游戏科学”组建了一支扫描团队,足迹遍布中国几十处名胜古迹,借助无人机测绘进行实景扫描,致力于记录与还原古建筑等文物的风貌以及各具特色的自然地貌。

对于一些有客观条件限制未能扫描到的历史遗迹,“游戏科学”团队选择用手工还原,以最大限度保留其细节。游戏美术负责人杨奇在采访中提到,铁佛寺中有明代二十四诸天造像,风格独特,雕刻精美。但是由于这些造像被放置在狭小的民宅中,扫描条件不理想,无法获得清晰的三维数据,团队最终只能依赖拍摄的照片,手工雕刻出造像的细节。这个过程对技艺要求极高,不仅需要极其精准的细节再现,还要在有限的视觉资料下,最大限度地还原这些艺术作品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

游戏体验的真实性和沉浸感是决定游戏可玩性的关键因素,也是游戏制作中的难点与重点之一。“不能跟你的日常经验不符,你得不断地模拟物理世界,而模拟物理世界很耗性能,所以这里最难的方式就是那你怎么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是我用不多的计算,我也能让它接近合理。”[5]为了达到超精细、真实的效果,《黑神话:悟空》基于最新的“虚幻引擎5”(Unreal Engine5)制作,其中主要使用的工具是Nanite和Lumen,“Nanite能够直接处理拥有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多边形的模型,实现对几何细节的超高精度渲染,使得游戏中的场景和角色拥有了逼真的细节。如游戏中的古老建筑纹理、悟空身上的毛发,都展现出惊人的真实感。Lumen技术则为游戏带来了动态的全局光照效果,无论是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还是火把照亮黑暗的洞穴,光线的变化都显得自然而真实。”[6]同时,游戏也支持NVIDIA全景光线追踪和最新DLSS3技术,通过先进的AI计算和实时光线追踪,使光影效果更加逼真、细腻。从金属表面的高精度反射到复杂场景中的动态光照,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表现。此外,DLSS3的“帧生成技术”显著提升了游戏的流畅度,即使在高分辨率和高画质设定下,依然能保持稳定的帧率,为玩家创造了兼具视觉震撼与流畅操作的沉浸式游戏体验。

除了肉眼可见的场景、角色做到了超高、超清和超真实呈现,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游戏团队也秉持着匠人精神,用心打造。例如在《序章》中出现的巨灵神,模型巨大,十分考验雕刻的精细度。为了强调巨灵神的神灵特性,游戏制作团队特意让他的肌肤质感偏向神像的石塑效果。为此,在正常皮肤纹理的基础上,叠加了石料的剥落和裂纹感,再结合写实的皮肤褶皱和肌肉结构,营造出一种既脱离现实又让人信服的神灵形象。在装备上,重点突出每一个甲片的捶打感,在凹缝和凸起部位的粗糙程度上做了区别,尤其是在象头上,强化了因常年使用所造成的磨损痕迹和脏迹,这些参考全部模拟自现实的甲胄,做到有迹可循。[7]

不仅如此,游戏团队在道具设计上同样不遗余力,注重呈现精致的细节。例如绣花针道具,上面镶嵌着类似景泰蓝的微小色块。为了呈现这些色块的色彩质感,游戏团队精确调整了颜色之间细微的冷暖色差。根据制作者的介绍,即使用最高清的显卡,也未必能够清晰地呈现出绣花针上每一个细节。此种细节,在游戏中比比皆是。

游戏不仅在视觉细节上精益求精,其音乐与音效设计同样融入了最先进的技术,展现出极高的制作水准。游戏运用空间音频和杜比全景声的技术,使声音既具备传统立体声的特性,又能呈现出杜比音效的立体感。游戏中光是打击感的音效设计就有超过20种不同的细节处理,让玩家能够更真实地体验战斗中的冲击感。除此之外,游戏还通过音乐唤起玩家深层的文化记忆——在大漠风沙中,我们可以听到无头灵吉演绎的陕北说书,充满地域色彩和历史感。琵琶以其独特的肃杀音色,为战斗场景增添了冷冽的氛围,而大鼓则在关键的节奏点上震撼地敲响,进一步渲染紧张的情绪,推动战斗的节奏感,让玩家仿佛置身于一场真实的对决之中。

《黑神话:悟空》作为国内首款成功的3A游戏大作,不仅在技术上进行了卓越的探索与实践,为中国游戏产业开辟了新的可能,也为行业积累了宝贵的数字资产。游戏通过高度精细的技术呈现,不仅让场景栩栩如生,还创造出充满文化韵味与真实感的数字美学景观,为玩家带来了一场融合视听与文化的沉浸式体验。通过对古建筑、壁画、书卷、诗词等元素的数字化还原,传统文化在虚拟世界中得以复苏,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这些数字资源的积累不仅仅服务于游戏本身,更为中国的游戏产业提供了构建本土游戏引擎库的基石。依托这些涵盖中国古建筑与文化元素的虚拟数据库,未来的游戏开发可以更高效地获取素材支持。此外,这些技术与资源还为传统文化的再现、保护与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数字化路径,拓展了文化传承在数字时代的可能性。

《黑神话:悟空》不仅推动了文化传承与技术融合的实践,还揭示了电子游戏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功能与社会意义,“电子游戏及其文化是未来社会的测试版,电子游戏文化帮助我们直观地看到当代社会中代理权的本体论和社会政治学阐述,电子游戏的基本要素预示着社会正在逐步成为一个以技术为媒介的体验集合体,它连接着不同的现实、情境和文化,而电子游戏玩家的身份则是当代社会身份建构的缩影。”[8]《黑神话:悟空》构建的虚拟世界连接起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东方哲学与全球玩家,在不同的现实、情境和文化中搭建起一个共享的数字化平台。而玩家的角色体验则是这种文化交互的核心,充分体现了当代社会中身份认同的复杂性与动态性。《黑神话:悟空》不仅是一场视觉与技术的盛宴,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实验,为未来社会中技术与文化的融合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样本。

二、从“神话”到“黑神话”:中国神话故事的改写与人物内核重塑

作为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西游记》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想象的重要载体。在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语境中,通过长期的民间想象与文人加工,《西游记》成为具有广泛认同感和深厚文化意蕴的神话体系。

《黑神话:悟空》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的神话故事,同时也描绘了极具现实意义的人间图景。通过游戏的表现手段,人物、环境、动作、表演,尝试让观众相信这个陌生又有点熟悉的神话世界”[9]。这里的“熟悉”指大众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西游记》,而“陌生”则源于传统神话经由现代游戏媒介重新建构后,带给玩家的全新视听感受、身体体验与情感认知。这种陌生化效应在游戏所营造的“黑暗”氛围中得到强化,而对孙悟空这一角色的创新性重塑,则赋予了经典神话更深层次的时代意义,既保持了文化记忆的延续性,又开辟了当代语境中对经典文本的多元解读路径。

这里提到的“黑暗”气息,指代一种由电影《大话西游》开创并在后续改编作品中延续的后现代意义解构与叙事风格。《黑神话:悟空》的制作人冯骥作为主策划,曾带领同一团队开发了另一款西游主题的游戏《斗战神》,这款游戏改编自今何在的小说《悟空传》,也深受《大话西游》的影响。有学者指出,“《大话西游》在网络空间的‘经典化’并非偶然,意味着网络新媒介建构的游戏化空间叠加后现代语境的审美新变。深受其影响的网络小说《悟空传》则以更加叛逆的姿态,将《大话西游》中浮现的秩序阴影转化为一种冷酷的权力想象,从而彻底反转了《西游记》的意义体系,构建出总体上的‘黑神话’氛围”[10]。《黑神话:悟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斗战神》的影响,《斗战神》以其创新的战斗系统,个性化的暗黑风格给玩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该游戏停留在白骨夫人的篇章,资深玩家不无遗憾地感慨道:“白骨之后,再无西游。”而《黑神话:悟空》预告片中的“白骨之后,重走西游”似乎也是一次对过往的接续与致敬。

除却风格的暗黑美学、世界观设定的先锋性与叙事策略的解构性之外,孙悟空形象的科技感塑造与内核的深度重塑亦构成了“黑神话”叙事构建中的关键维度。从《西游记》原著衍生出的孙悟空形象,在不同媒介的语境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质。已在连环画、戏曲、音乐剧、动画片、电视剧以及电影等传统艺术形式和新媒介中被反复演绎和再现。同样,在游戏领域,这一经典角色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从以儿童游戏拍洋画、“小浣熊”《西游记》卡等为代表的物理介质,到《西游降魔录》《西游释厄传》等街机游戏,再到风靡一时的《梦幻西游》《大话西游》等为代表的网游和手游等数字媒介,孙悟空始终作为核心角色贯穿其中,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娱乐的重要纽带。

《黑神话:悟空》中,玩家扮演的“天命人”角色形象是以孙悟空为原型进行设计的,其外形展现了一般形态下孙悟空的经典面貌。从毛脸雷公嘴的独特外貌到凌厉的眼神,再到手持金箍棒的标志性姿态,充分还原了这一经典角色的神韵与气质。而孙悟空的角色设计则有不同的阶段,包括防御性更强的石猿形态和战斗力更强的大圣残躯等,游戏采用高精度动作捕捉技术,通过1∶1记录真实演员的形体姿态和微表情等细节,让游戏中的虚拟形象更加拟真和生动。在技能设计上,游戏保留了玩家耳熟能详的孙悟空经典技能,如“吹毛”“定身法”和“立棍”,这些标志性的战斗方式极大程度地还原了孙悟空的经典风格。除此之外,游戏中的每一帧动作都经过多次反复打磨,从行走时的倾斜角度到跳跃时的爆发力,都尽可能模拟真实的人物动态效果。通过细致入微的表现力和技能设计,赋予玩家强烈的代入感与情感连接。

除了外形和动作上的先锋性与科技感,孙悟空的“内核”也从神话故事中“挑战权威—归化顺服”的传统叙事,转向“归化顺服—反思—消解权威”的后现代叙事。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叙事结构的复杂性,也展现了一种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的觉醒意识和内在成长路径,赋予了角色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其精神内核重塑不仅回应了当代社会语境的现实需求,也反映了经典神话角色在时代变迁中的动态适应性。正如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所言,“神话证明它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服从于个体、种族和时代的困扰与需求。”[11]

《黑神话:悟空》通过游戏媒介赋予了经典神话全新的表现形式,以深刻的文化洞察力探索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张力。游戏中对孙悟空形象及内核的重塑,既是对经典文化的致敬,也是对其在现代社会中重新适应与表达的大胆尝试。这种创新的媒介表达不仅满足了现代观众的文化期待,也使玩家在熟悉的故事背景中体验到新的情感共鸣与文化理解。

三、文化IP在影游融合中的产业化拓展与文旅赋能

通过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黑神话:悟空》成功构建了一个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具备跨媒介潜力的IP,为孙悟空形象在影游融合中的重塑与扩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伴随着全球数字文娱产业的迅速发展,如何在多种媒介中实现高效的IP拓展和运营,成为推动文化品牌发展的关键。

在这一背景下,《黑神话:悟空》展现了其跨媒介延展的可能性。当前,关于《黑神话:悟空》改编电影的讨论日益升温,“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正-反-合’,游戏要反推电影,加速“影游融合”了,这是孙悟空IP再一次跨媒介转换的重要契机。而跨媒介、系列化运作也将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推手。”[12]陈旭光认为:“可以借用漫改、电视剧和网剧等形式。总之,一切可能的多媒介、跨媒介改编都可以实施‘拿来主义’,为‘我’所用。由于《黑神话:悟空》有着类似传统章回体小说的情节结构,有足够长的时间跨度和足够广的地域跨度,拍成剧集可能更加从容。我们的影视文化产业就是应该运用中国文化中像‘三国’‘西游’‘封神’这样的大IP,不断拓展‘中国神话宇宙’,建构庞大的‘媒介帝国’。《黑神话:悟空》这次运用孙悟空大IP,以游戏为本,融合电影,‘六年磨一剑’,很成功。在笔者看来,只有对这些具有独特中国文化内涵的大IP不断进行跨媒介转换,才能使我国的文化产业葆有内在的生命力,进而使中国文化葆有强劲的生命力,绵延不绝。”[13]

在“影游融合”领域,动画电影与游戏之间的深度融合尤为值得关注。动画电影正在逐渐成为承载青年“游戏文化”的核心媒介,动画不仅在叙事上能为游戏文化注入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还能够凭借其可塑性将游戏所呈现的虚拟世界延伸至更广阔的文化空间。未来,随着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游戏引擎技术和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动画电影与游戏的融合无疑将会更紧密,成为引领数字文化创新与推动文化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除了影视拓展,《黑神话:悟空》在音乐领域的跨界探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授权商品市场反响热烈,游戏科学与杭州守川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实体收藏版礼盒迅速售罄,《黑神话:悟空》与瑞幸联名的“黑神话腾云美式”及其周边产品(包括杯套、纸袋和限量3D海报)同样受到市场热烈追捧,彰显了“黑神话”IP在消费市场中的强大吸引力。官方渠道推出的联名衣物和邮品等授权商品,进一步丰富了“黑神话”IP的生态系统,深化了品牌影响力。

影游融合不仅带动了IP生态的多元拓展,也激活了传统文化与地方文旅资源的联系,形成了跨媒介、跨地域的文化传播新模式。作为游戏的主要取景地,山西因《黑神话:悟空》的热度而备受关注。山西省在游戏中的取景地包括大同的悬空寺、忻州五台山的佛光寺、晋城的玉皇庙和铁佛寺、临汾的隰县小西天(千佛庵)、运城的永乐宫等地。山西文旅相关部门顺势推出“跟着悟空游山西”等系列短视频,借势游戏热度,进一步扩大山西文化的传播力和吸引力。其他省份的文旅部门也纷纷响应,展示各自的取景地。四川通过安岳石刻等文化古迹突显其深厚的历史遗存;安徽则以天柱山、宿松白崖寨等标志性景观为亮点,争取将这波热度转化为实际的文化旅游效益。各地借助这一契机积极开展文旅推广,利用数字平台将流量转化为区域文化品牌的活力资源,扩展文旅产业的收益。

影游融合的跨界创新使这些文化IP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屏幕或虚拟世界,而是延展至线下的多重场景,如主题公园、博物馆展览、沉浸式演出等。保利演艺与《黑神话:悟空》合作推出的“随乐西行且听天命”主题音乐会,不仅拓展了该IP在音乐领域的表现形式,也在全国巡演中展示了其带动文旅产业的潜力,音乐会在深圳、上海、北京、杭州、重庆的巡演取得了圆满成功,二轮巡演也在太原、南京、哈尔滨、武汉等地持续进行,为各地文旅产业带来了新的客流与活力。

《黑神话:悟空》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再现,更是文化再生与跨界创新的深度实践。在影游融合的驱动下,该IP打破媒介边界,激活地方文旅资源,将传统文化深植于现代科技中,展示了中国文化IP在多重场景中的适应力与生命力。这种影游、文旅联动的模式,拓展了文化产业的价值,为中国文化产业提供了新范式,重构了文化体验的边界,为全球观众构建了一个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窗口。

结语

《黑神话:悟空》的商业成功与文化“出圈”,不仅是游戏作为新兴文艺形式的硕果,更是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的重要体现。游戏带来的热度进一步激发了业界、学界及大众对“影游融合”及影游融合类游戏的持续关注与期待。《黑神话:悟空》充分证明,中国观众对能够引发文化共鸣、满足想象力消费和沉浸式体验的影游融合类作品依然怀有强烈需求。影游融合的未来,不仅承载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也肩负着激发文化共鸣、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使命。在技术与艺术的共振中,拓展文化表达的新边界,正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共同追求。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场关于文化与想象,叙事与表述的探索,正在迈向更加广阔深远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美〕Robert Alan Brookey.Hollywood Gamers:Digital Convergence in the Film and Video Game Industries[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2010:21-23.

[2]陈旭光,李典峰.技术美学、艺术形态与“游生代”思维—论影游融合与想象力消费[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02):109-117.

[3]数据来源:VG Insights.Black Myth:Wukong—Steam Stats[EB/OL].(2024-12-10).https://vginsights.com/game/black-myth-wukong.

[4]半导体显示供应链.季报|Q3中国电竞显示器线上销量大涨58%;电竞在显示器市场的渗透率创下新高[EB/OL].(2024-11-09)[2024-11-24].https://mp.weixin.qq.com/s/iBi2TeBvnLCNtxRDeSZngg.

[5]腾讯视频《杨声》.张扬对话《黑神话:悟空》冯骥:完成比完美更重要[EB/OL].(2024-08-15)[2024-12-24].https://v.qq.com/x/cover/mzc00200bo9alfh/m4100ozich6.html?ptag=share_11_11&url_from=share&second_share=0&share_from=wxf.

[6]张璇,史林静,王丰.财经聚焦|从《黑神话:悟空》爆火透视文化产业新亮点[EB/OL].(2024-08-29)[2024-10-3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8725197926364589&wfr=spider&for=pc.

[7]七点GAME.图形科学×杨奇|果然成就《黑神话:悟空》的就是一群偏执狂[EB/OL].(2024-10-30)[2024-11-15].https://b23.tv/b0wnyQn.

[8]〔西〕Daniel Muriel,〔英〕Garry Crawford.Video Games as Cul-ture:Considering the Role and Importance of Video Game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M].London:Routledge,2018:12.

[9]金摇杆2024最佳视觉设计:黑神话悟空,游戏科学美术负责人杨奇中文致词![EB/OL].(2024-11-22)[2024-11-25].ht-tps://b23.tv/2zTOJ4r.

[10]高翔.从《黑神话:悟空》看古典神话的当代转化[N].文艺报,2024-10-25(005).

[11]〔美〕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M].黄珏苹,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356.

[12]陈旭光.论影游融合视域下的《黑神话:悟空》现象[J].文化艺术研究,2024(05):19-24,112.

[13]同[12].

【作者简介】

image.png

徐开玉(1989——),女,贵州贵阳人,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电影管理专业2022级在读博士研究生,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理论与批评、华语电影、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