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采用米歇尔·福柯的“异托邦"空间理论, 从现实空间和文本空间两个向度对《贝尔法斯特》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异托邦”的现实空间指的是影片故事发生的物理场域——暴乱后的贝尔法斯特15街区; “异托邦”的文本空间则指的是影片内部的表意结构及修辞体系。影片在双重“异托邦”空间里传达出作者对于家国的真挚情感以及对动荡、离乱的民族命运的无限惆怅。
[关键词] “异托邦”空间; 异质群体; 镜像隐喻; “他性”修辞
【作者简介】
付筱茵(1974— ),女,北京海淀人,博士,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史论。
孙梦婷(1998— ),女,山东济宁人,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电影学专业2021级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理论与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