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影八十年/ 正文

80载光影长河迎来“时光馈赠”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晓棠向长影捐赠70年珍藏史料

2025-08-19 13:00

80年,是长影扎根人民、记录时代的光影长卷;

80年,是一代又一代电影人以热爱为笔、以初心为墨的创作史诗。

长影80周年,一位与长影血脉相连的艺术家,以跨越半世纪的珍贵收藏,为这场光影庆典添上浓墨重彩的“传承注脚”——“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电影表演艺术家王晓棠,将承载着长影历史温度的70年珍藏史料郑重捐赠给长影旧址博物馆。

这些泛黄的手稿、曲谱、信笺,是时光的琥珀,更是长影精神的具象传承。此刻,让我们跟随这些“光影信物”,回溯岁月,聆听跨越代际的电影初心。

“信物”里的长影故事:触摸历史的温度

图片1.png

图片2.png

《神秘的旅伴》的“创作密码”:1955年拍摄现场手记、演员“林生”角色的戏份纸条,字迹间跳动着当年剧组深入边疆、扎根生活的创作热忱。

胶片与信笺的“无声对话”:老胶片里定格的青春面庞,信纸中“抓特务莫担心”的质朴嘱托,还原了长影创作者深入生活、贴近人民的创作底色——电影从不只是艺术,更是与时代、与观众同频的 “心灵共鸣”。

图片5.png

图片6.png

图片7.png

音符里的长影魂:作曲家张棣昌的曲谱手稿,《劳动歌》《日出东方一片红》等经典旋律的雏形跃然纸上,印证着“长影音乐”为影片点睛、为时代抒怀的力量。

王晓棠与长影:一场跨越半世纪的“光影奔赴”

“永记我从长影走进电影殿堂成为终生事业。祝长影长盛!”对王晓棠老师而言,长影是艺术之路的起点与精神故乡。从初入长影时的青春热忱,到以表演、创作传递时代声音,她的艺术生命始终与长影的“人民底色”同频共振。此次捐赠,是一次“反哺式”的传承——把珍藏70年的“长影记忆”交还给长影,成为后人理解“人民电影”的鲜活教材。

正如王晓棠老师在接受长影采访时说的:“长影教会我的,是‘扎根生活才能打动人心’。这些史料留在长影,才能让更多人看见:老一代电影人如何用脚丈量土地,用真心打磨作品。”

图片8.png

传承:80年长影的“过去与未来”

这些珍贵史料现已入驻长影旧址博物馆,成为长影80年历史的又一注脚。它们不仅是“怀旧的标本”,更是激励新一代长影人的“火种”: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对生活的敬畏、对人民的共情,以及对艺术的纯粹热爱。当年轻创作者触摸这些手稿的温度,聆听曲谱里的时代脉搏,便能读懂长影精神的核心:与人民同行,为时代立像。这份传承,无关岁月,只关初心。

80年光影流转,长影的故事从未落幕。王晓棠老师的捐赠,是一场“过去与现在”的深情对话,更是“精神与精神”的接力传承。当历史的温度被触摸,当初心的火种被点燃,长影的下一段征程,必将继续以光影为笔,书写属于人民、属于时代的新史诗。

图片9.png

(本文史料图片均为长影旧址博物馆馆藏实拍,致谢王晓棠老师的珍贵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