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官方网站发布“中国艺术研究院倾心推荐 在‘讲话’精神的照耀下 百部文艺作品榜单”,涵盖了从1943~2021年以来中国文艺史上产生的100部文艺作品。
其中,历年来的九部优秀电影作品入选榜单。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党的女儿》《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英雄儿女》等四部经典影片榜上有名。这些影片是长影人在《讲话》精神指引下,以“要拍摄或是以工农兵为主人公的电影,或是给工农兵看的电影”为艺术创作目标,构建“人民电影”新的电影模式的具体实践的代表作品。
入选影片的具体名单如下:
1952年,电影《南征北战》,上海电影制片厂
1958年,电影《党的女儿》,长春电影制片厂
1961年,电影《刘三姐》,长春电影制片厂
1963年,电影《冰山上的来客》,长春电影制片厂
1963年,电影《小兵张嘎》,北京电影制片厂
1964年,电影《英雄儿女》,长春电影制片厂
1990年,电影《焦裕禄》,峨眉电影制片厂
1991—1992年,电影《大决战》三部六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
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党的女儿》
革命历史题材剧情片《党的女儿》由林农执导,田华主演,陈戈、李林、夏佩杰等出演。该片根据作家王愿坚的《党费》改编,讲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后,李玉梅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络的情况下,始终忠于党的事业,不顾自身安危与敌人斗争的故事。
演员田华表示,“大家对电影《党的女儿》评价很高,不是因为我演得好,而是王愿坚的原作写得好,是林杉再次创作加工得好,是导演导得好,是摄制组付出全部心血的结晶,更是一代共产党人牺牲的壮烈和崇高的精神感动和教育了观众。《党的女儿》给了我荣誉,给了我不老的灵魂。演党的女儿,做党的女儿,是我不懈的人生追求。”
《刘三姐》
《刘三姐》由苏里执导,黄婉秋、刘世龙、夏宗学等人主演,是新中国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影片根据广西壮族民间传说改编,讲述了刘三姐以山歌为武器反抗财主莫怀仁的故事。影片以村民的群像塑造出了富有时代性的“人民”形象,对财主莫怀仁和几个秀才则进行了丑角刻画,在反映劳动人民勇敢和智慧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民间文艺的活泼与生动。
影片主演黄婉秋谈到:“是《刘三姐》成就了我,她让我成为大家喜爱的演员。我的艺术生涯都和‘刘三姐’紧紧相连。”她表示,要继续扎根人民,做好“传帮带”,努力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用美好山歌唱响中国故事的广西篇章。“刘三姐”的山歌之风,源自民间,发自传统。黄婉秋认为,无论是第几代“刘三姐”,都依然要在泥土的芬芳中生长,必须在群众中绽放,要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
《冰山上的来客》
《冰山上的来客》由赵心水执导,梁音、阿依夏木、谷毓英等人主演,是最早表现新疆各族军民团结一致反分裂的影片。该片所展现的少数民族形象承载了展示与提升新中国政治与文化形象的功能,片中所展现的军民的智勇、英雄的牺牲、民族的团结等,都成为国家叙事的重要内容。
影片导演赵心水始终秉持事业至上的理念。艺术创作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性格和情感往往也体现在影片当中。在影片创作中,赵心水加入了很多个人军队生活的体验、感悟。杨排长这个角色就融入了很多赵心水的性格特点,从“阿米尔,冲!”这句台词就能看出。他认为影片是给观众看的,要符合观众的欣赏口味,为观众服务的艺术精神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英雄儿女》
影片《英雄儿女》改编自著名作家巴金的中篇小说《团圆》,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该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某团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勇敢作战的故事。片中,刚从医院回部队的战士王成要求参战,并拿出父亲鼓励他杀敌立功的来信给张团长和王文清政委看,王文清才得知王成就是自己的老战友王复标的儿子。最后,王成在战斗中英勇奋战,壮烈牺牲。
影片导演武兆堤曾说:“我们要塑造的是一个普通的战士形象。”外形的普通,才更令观众感受到英雄的真实、朴实和一种伟大的普泛性,正如影片台词所言:“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有千千万万个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