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影译制片的翻译及导演(一)

首页 > 长影动态> 长影轶事> 介绍
      
 
1
刘迟(1913-2004)翻译
辽宁铁岭人。1948年后历任东影翻译、翻译组长、译制片室主任等职。主要翻译作品有《普通一兵》《斯大林格勒战役》《列宁在十月》《伟大的转折》《政府委员》《我的童年》《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仆二主》《钦差大臣》《丹娘》《静静的顿河》等。
 
2
吴代尧(1919-1997)翻译
山东青岛人。早年留学日本。1949年后历任东影配音演员、长影译制片翻译、剧务主任、制片主任等职。主要翻译作品有《妈妈的生日》《四年三班的旗帜》《寅次郎的故事之浪花之恋》等。
 
 
3
尹广文(1922-2001)翻译
山东掖县人。1946年参加革命。1949年后历任东影译制片翻译、《电影文学》副主编、译制片室副主任、综合片室副主任等职。主要翻译作品有《教育的诗篇》《战争与和平》《战地浪漫曲》《马克辛的青年时代》《欧也妮·葛朗台》《两个人的车站》《流浪者》《好兵帅克》等
 
4
傅佩珩(1923-2011)翻译
山东福山人。1946年任哈尔滨中苏友协编译局副局长,后任哈尔滨市政府市长外交秘书、东北局宣传部国际宣传科翻译。1954年任东影译制片翻译。主要翻译作品有《保尔·柯察金》《生与死》《寡妇》《法吉玛》《复活》《神秘的黄玫瑰》等。
 
5
潘耀华(1927-)翻译
天津人。1959年考入长影,历任演员、译制片室英文翻译。1984年调入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任英语译制片负责人。1988年并入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要翻译作品有《蝴蝶梦》《寻子遇仙记》《舞台生涯》《一个国王在纽约》《永恒的爱情》等。
 
6
白帆(1927-1988)翻译
辽宁金县人。1948年考入东影第4期干部训练班学习。1949年后历任东影秘书科科长、长影编辑处秘书、宣传科科长、编辑等职。主要翻译作品有《不,我们要活下去》《没有太阳的街》《正是为了爱》《二十四只眼睛》等。
 
7
张杲(1928-2006)翻译
内蒙古呼和浩特人。1947 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50年转入俄语系。1954年任教于北京电影学校。后调入长影任译制片翻译。主要翻译作品有《海底擒谍》《杀人狂》《最后的情感》等。
微信 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