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长影走上银幕(四)

首页 > 长影动态> 长影轶事> 介绍

李亚林(电影《虎穴追踪》)

1955年,李亚林调到长影,他参加了《虎穴追踪》的拍摄,扮演一个狡猾、毒辣但又很虚弱的特务,由此走上银幕。因为他早期在《列车飞奔》《芦笙恋歌》《神秘的旅伴》《患难之交》等影片中饰演的大都是反面角色,所以导演在选择演员时,总是把李亚林归在演反面人物一边。只要正面人物选演员,特别是正面主角的戏往往想不到李亚林。

就在《徐秋影案件》要开拍时,导演于彦夫却看准了李亚林创造角色的潜力,他力排众议,大胆起用李亚林演正面形象,让他担任该片的男主角侦察科长汪亮这个角色。当时,不少人为李亚林捏着一把汗,担心他演砸了锅,然而导演没有看错,李亚林确是个有潜力的演员,他一反过去演反面人物时给人们的印象,成为银幕上可亲可敬的正面英雄人物。此后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演得尤其出色,比较全面地发挥了他的表演技巧,在李亚林的表演艺术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正因此片,他被观众选入最受欢迎的演员行列。

 

陈克然(电影《祖国的花朵》)

提起陈克然,观众印象最深的要数《红孩子》中他塑造的苏保,妻子刘黎听他讲过当年的情形,“当时他还在辽宁人艺当演员,其他演员都是学校里选的,只有他是导演点名要的”。1958年《红孩子》拍摄时,恰逢毛泽东视察长影,于是有了陈克然和毛泽东握手的那张经典照片。其实,陈克然早在11岁时就开始“触电”。在《红孩子》之前,他就被借调到长影,在《祖国的花朵》中饰演刘小天、在《罗小林的决心》中饰高个儿同学,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杨丽坤(电影《五朵金花》)

1959年初,作家季康和公浦赶写《五朵金花》剧本的同时,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王家乙开始紧锣密鼓地筛选外景和挑选演员工作。在云南省歌舞团,王家乙看完所有在场的姑娘后,都不合意。当他们往外走时,一个姑娘正站在排练厅的窗台上擦玻璃,就在他们经过时,有人和姑娘打了个招呼:“杨丽坤”,“哎”姑娘应声抬头,一张纯真、质朴的微笑着的美丽面孔映入王家乙眼中:“就是她,就是她”!王家乙叫了起来。正是这偶然的一回头,改变了杨丽坤的一生。她因该片而一举成名。影片先后输往46个国家公映、创下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最高纪录。即便如此,她从不张扬、从不自满,十分谦虚谨慎,就连拍完了《五朵金花》这样的事,她也没在亲兄妹面前说起,后来大家看了电影才知道。

 

 

陈学洁(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

陈学洁初登银幕之作是《达吉和她的父亲》,在片中饰演主角达吉。当时,有二十多人参加了女主角达吉的试镜,其中不乏能歌善舞的佼佼者。在观看二十多人的样片时,陈学洁的镜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几乎所有人都被她征服了。影片上映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扮演达吉的陈学洁更是受到了全国观众们的喜爱,各地影迷的来信如潮水般涌向长影的收发室。那年她十六岁。

在王家乙导演发现她之前,她是当时长影演员剧团年龄最小的演员。从小喜爱运动的她,一直是长影院内篮球场上的运动健将,三步篮准确率极高,经常赢得周围观众的喝彩。一天,她下场休息时,王家乙导演看着这个机灵可爱的小姑娘,笑呵呵的问她:“几岁了?”陈学洁有个习惯,不认识的人跟她说话,她总是一笑了之。后来,别人问她:“王家乙导演跟你说什么了?”她还问人家:“谁是王家乙?”当时王家乙已经成功地执导了享誉海内外的《五朵金花》,尽管陈学洁没有认出眼前这位大导演,但是之后仍接到了第三摄影棚试镜的通知。

1963年,周总理到长影视察曾问到:“演小达吉的演员陈学洁来了没有?”周围的同事提醒陈学洁:“总理问你呢!”陈学洁一下子愣住了,她没有想到敬爱的周总理竟会记得住自己的名字,会这样关心地询问自己的情况。周恩来总理与陈学洁握手,并问她多大了?陈学洁回答:“18岁了。”总理说:“好年龄啊,多向老同志学习。”

 

李默然(电影《甲午风云》)

李默然的第一部电影《甲午风云》让他名扬全国,他把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风骨鲜明生动地呈现上了银幕并永远地留在了观众的心中。其实,最初进入《甲午风云》剧组是服从组织的安排。什么都没问连演什么角色都不知道就进了剧组,开始导演有意让李默然演李鸿章,最后改为邓世昌,李默然都有点匪夷所思,他戏称“邓世昌是我捡来的”,一个满脸疙瘩的人怎么能演民族英雄,导演说的一句话很经典“脸上没有疙瘩的人才不是英雄”。

第一次拍电影,他一点也不紧张。他说:“我完全被这个人物的乐趣感情和行为震慑了,用北京人艺的演技学派来讲,一个演员塑造一个人物的形象在我心中已经形成了,这个人物应该是什么样的,对待某些人是什么样的,我这个脑子里头就像演电影似的一幕一幕的都有了,所以我塑造的邓世昌这个形象,我一直是这么认为,如果说我没努力,但是它所以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有很重要的观点,就是民族气节在邓世昌身上有集中的表现,跟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吻合。”

微信 微博 手机版